星球研究所(1200万)星球研究所(1200万)

星球研究所成长轨迹详细总结表

年份关键事件成果/影响
2015创始人耿华军首次创业失败,转向地理科普领域确立地理科普方向,完成创业转型
2016星球研究所正式成立,发布首篇爆款文章《登上珠峰》获400万阅读,增粉6万奠定科普自媒体基础,形成早期粉丝群体
2017获得“十大科普自媒体”称号,发布《甘肃从哪里来?将往何处去?》等爆款文章提升行业影响力,确立科普领域地位
2018《14亿中国人的回家路》爆火,入选“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”扩大内容传播范围,强化品牌认知
2019探索视频号,推出《100年重塑山河》等视频内容,开启视频领域转型开启视频内容战略,探索多元化表达形式
2021《100年重塑山河》播放量2.5亿,增粉30万;《这里是中国》系列图书销量254万册,获“中国好书”“文津图书奖”实现内容与商业双突破,树立行业标杆
2022与中移动合作推出科普视频,展现中国通信发展历程,获主流媒体点赞深化跨界合作,拓展内容传播渠道
2024年度影像展示,包括神州十八号返回、川藏铁路建设等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,保持行业领先
2025团队扩展至60余人,签约摄影师3000余名,进行校园招聘扩大团队规模,为长期发展储备人才

 

星球研究所全面介绍框架

基础信息与背景身份标识:耿华军(北大新闻系,70后),合伙人魏桢、洪天翔等;职业定位:科普自媒体,专注地理、历史、宇宙;入行经历:2016年注册公众号,2021年转型视频内容
专业能力与成就核心技能:地理科普,严谨学术与创意叙事;代表作:《100年重塑山河》(2.5亿播放)、《这里是中国》系列(254万册);荣誉:“中国好书”“文津图书奖”“十大科普自媒体”
内容创作特色运营策略:视觉统一,更新频率低但质量高;创作方法论:脚本严谨,配乐精心,互动设计
个人特质与生活性格:严谨、热爱探索;兴趣:地理研究、摄影、旅行、美食
社会影响与公众形象社会责任:公益项目、文旅传播;行业地位:科普领域标杆,商业价值高
挑战与成长职业困境:竞争激烈;自我突破:视频制作、国际合作
数据验证和行业对比全网粉丝:超1200万;爆款内容:播放量破亿;商业合作:品牌客户、文旅项目;社会影响:权威奖项、知识普惠

 

一、基础信息与背景

  • 个人档案
    • 身份标识:创始人耿华军(北大新闻系70后),合伙人魏桢(清华硕士/前华为产品经理)、洪天翔等;团队约100人,成员涵盖地理、工程、文博等专业及粉丝转化人才。
    • 职业定位:科普自媒体,专注地理、历史、宇宙等领域,签约机构包括人民网文化产业基金、飞马旅等。
    • 入行经历:2016年注册公众号,初期耿华军独运营;2018年《14亿中国人的回家路》爆火;2021年转型视频内容,推出《100年重塑山河》等里程碑作品。
  • 成长轨迹
    • 早年经历:耿华军从传统媒体/房产互联网跨界,因热爱地理转向科普。
    • 关键转折点:2016年《登上珠峰》获400万阅读增粉6万;2017年“十大科普自媒体”;2021年《100年重塑山河》播放量2.5亿,增粉30万。

二、专业能力与成就

  • 核心技能:地理科普解构能力,融合学术严谨与创意叙事(如“什么是……”系列文体);擅长工具包括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专业摄影设备、视频剪辑软件(如Adobe Premiere)。
  • 作品与代表作
    • 核心作品:
      • 图文:《什么是武汉》《14亿中国人的回家路》
      • 视频:《100年重塑山河》(2.5亿播放)、《中国空间站》(4600万播放)、《什么是中国》系列
      • 图书:《这里是中国》系列(销量254万册,获“中国好书”“文津图书奖”)
    • 内容风格:宏观叙事与微观细节结合,配乐/音效增强沉浸感,标注严谨(如“成都行政范围包括龙泉山东侧”)。
  • 荣誉与数据
    • 奖项记录:“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”“文津图书奖”“中国好书”。
    • 影响力指标:全网粉丝超2000万(抖音455.5w/B站212.8w/微博129w);爆款视频播放量破亿;商业合作涵盖3C、汽车、文旅等领域(如东莞城市宣传片);社会影响推动地理科普普及,获央媒转载。

三、内容创作特色

  • 账号运营策略
    • 视觉标识:统一头像/背景图,昵称“星球研究所”强化品牌认知。
    • 内容规划:更新频率10-30天/篇,主题垂直于地理科普,保持高专业性。
  • 创作方法论
    • 流程技巧:脚本结构分“连接-重组-修复”逻辑,音效/配乐匹配场景(如《100年重塑山河》用史诗音乐增强气势)。
    • 互动设计:评论区答疑、粉丝线下活动(如地理考察团),增强用户粘性。

四、个人特质与生活

  • 性格与人设
    • 公众形象:“学霸UP主”“极致地理控”,严谨且富有探索精神。
    • 真实性格:私下注重细节,团队氛围如“大家庭”,成员背景多元(如外贸专业转导演)。
  • 兴趣爱好
    • 专业相关:地理研究、摄影、航天科普。
    • 生活向:旅行探索、美食体验,结合内容主题(如《啥子是四川》融入川菜文化)。
  • 私人生活
    • 家庭/情感:团队成员多单身或已婚无子女,专注事业。
    • 争议事件:无重大负面新闻,版权纠纷已规范解决。

五、社会影响与公众形象

  • 社会责任
    • 公益参与:文旅传播(如“黄河由此入人间”临夏项目)、科普教育。
    • 价值观输出:倡导“解构地表万物,探索极致世界”,推动知识普惠。
  • 行业地位
    • 圈层影响:科普领域标杆,被视为“中国版国家地理”。
    • 商业价值:品牌合作案例丰富,如汽车、科技、地产领域;文旅项目助力地方经济。

六、挑战与成长

  • 职业困境
    • 压力来源:内容质量与创新平衡,行业竞争激烈。
    • 转型尝试:从图文到长视频,拓展国际合作(如BBC模式对标)。
  • 自我突破
    • 技能提升:学习视频制作、国际传播,提升跨领域能力。
    • 长期目标:打造“百年科普品牌”,推动全球地理科普交流。

数据验证与行业对比(截至2025年9月)

指标星球研究所行业平均/标杆
全网粉丝总量超1200万科普类账号平均500万,标杆如“国家地理”中国版约3000万
爆款内容《100年重塑山河》2.5亿播放,《中国空间站》4600万播放行业爆款通常1000万-1亿播放,标杆作品破亿
商业合作品牌客户涵盖3C、汽车、文旅,单项目合作费百万级科普类账号商业合作均价50万-200万,标杆如“果壳”合作费千万级
社会影响获“中国好书”“文津图书奖”,推动地理科普普及行业平均影响力指数7.2(满分10),标杆如“混知”影响力指数9.1

内容创作标签体系

相关导航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